欢迎访问秦皇岛纵横山海运动生活网
客服热线: -

秦皇岛纵横山海运动生活网

路跑 慢跑 慢跑教学 8837创始人网站 生命120健跑挑战赛 超百毅挑战赛 超百毅接力赛 青春长城 路跑 健走 户外 运动 慢跑公益课 衣谷暖流 纵横山海 飞夺泸定桥 清风店围歼战 三所里阻击站 团队毅行

2024营地超百毅挑战赛

距离2024-11-30还剩

低调的北镇,作者心甜 [复制链接]

纵横山海户外运动协会 2405 1
纵横山海户外运动协会
话题: 452
回复: 631
楼主

北镇名气不大,缘于它的低调。

北镇是辽宁省锦州市辖下的一个县级市,但既不称市也不称县,而是谦虚地自称镇,着实低调。

因为自身乏善可陈而默默无闻,不叫低调。若是具有傲视天下的资本,却不张扬,不夸耀,沉稳内敛,才是真正的低调实力派。

一次无计划的匆匆造访,北镇这座偏僻小城,让我见识了什么叫内涵博大,什么叫底蕴厚重,什么叫真正的低调奢华有内涵!

北镇名字源于境内的北镇医巫闾山(医巫闾,东胡语:大山),这座现在听起来名字拗口的大山,在中国历史上可曾是威名赫赫。

自三皇五帝始,历代帝王都有祭祀天地山川的传统,西汉宣帝时,正式将十座代表疆域方位的名山封定为“五岳”和“五镇”。

(东岳泰山、西岳华山、南岳衡山、北岳恒山、中岳嵩山。

东镇山东沂山、西镇陕西吴山、南镇浙江会稽山、北镇辽宁医巫闾山、中镇山西霍山。)

五岳代表天,敬天拜五岳,祈上苍保佑,皇权永固;五镇代表地,敬地拜五镇,愿风调雨顺,黎民得安。

也许是皇家对自家的在意多过替黎民的期许,越来越只重敬天拜五岳,而忽略了敬地拜五镇,到如今我们只知有五岳而不知有五镇了。

北镇庙供奉医巫闾山神,始建于隋(594年),复建于金(1164年),重修于明(1421年),是五镇唯一保存完整且延续至今的山神庙,弥足珍贵。

北镇庙从山下到山顶,依山势五重大殿七重院落层层向上,绵延240米。红墙碧瓦,雕栏玉砌,飞檐斗拱,气势恢宏,初见时的那般震撼,至今难忘。

庙前一座高大石牌坊横空出世,五门六柱仿木结构,造型优美,雕刻精致。

明代重修时建有木牌坊,清代建石牌坊,动乱年月被毁,1992年重建,利用了一部分原构件,现在看起来新旧混搭。

牌坊前后各有一对石狮,憨态可掬,栩栩如生,细观原来是“喜、怒、哀、乐”四种神态,既有很高的艺术效果,又饶有情趣。

高台阶之上是北镇庙的正门,三券门洞,红墙绿瓦,宽厚敦实。一般寺庙正门都叫山门,过厅结构,内置天王等护法神,而北镇庙门是城门样式,简单古朴,庄严肃穆,称为仪门较合适。

门上石匾刻庄重沉稳大字“北镇庙”,相传是明嘉靖时一手遮天的权臣严嵩所书。严嵩后世名声不佳,但字确实无可挑剔!

进得门来,左右钟鼓楼对峙,迎面高台上,一灰瓦红墙朴实殿宇巍峨耸立,此为前殿,有个奇怪的名字-神马殿。

神马殿我还是第一次见到,一说是致敬马神,求槽头兴旺;一说是君王莅临,喂御马之处。

殿内东侧石碑是光绪年间敕修记事碑,西侧是一无字碑,碑首及赑屃是原物,中间碑身崭新无字。听人说,原碑在1968年被拆走,修革命烈士纪念碑去了,近年修复北镇庙又新做了一块无字碑补上。闻听此事,五味杂陈,欲说无言。

神马殿后第三层台阶上是御香殿,古时用来存放皇帝诏书,和朝廷祭典仪式所用的香火供品。

御香殿灰瓦红墙,彩绘斑驳,显得古朴典雅,但最令人惊叹不已的是殿前森森的碑林。

据介绍,北镇庙共有元碑12通,明碑16通,清碑28通。

历代帝王曾多次莅临北镇庙参拜北镇山,仅乾隆皇帝就曾四次驻跸于此。最前排的石碑都是这位落款“淑笔”所题的诗文,当时想可能是乾隆御笔,回来一查,果然!

碑林前还有四座碑亭,罩着四块巨碑,来不及细读,走马观花而过。

御香殿后是正殿,正殿是庙里所有建筑的对称中心,体量最大,阔七间,深五间,是举行祭山大典的场所。

正殿红色墙面,绿色琉璃瓦,非常鲜艳亮丽。现在正在维修,只有我们两名游客,工人闲聊,介绍说刮掉油漆后的木材都是四百多年前的原物。

殿内供奉北镇医巫闾山神,头戴帝王冠,全身金光熠熠。

三面墙上彩绘大明三十二位贤臣名将,开国元勋,历四百多年,仍色彩鲜艳,纤毫毕现。

抬头上观,巨大而不失精巧的木结构屋顶令人眼花缭乱,彩绘更是鲜艳如初,精湛的工艺令人惊叹!

移步殿外,上翘的檐角像木头雕成的翅膀,正凌空飞翔。

正殿后是两座较小的殿堂,前面的是更衣殿,主祭人要在此沐浴更衣以示隆重。

后面的是内香殿,用于存放地方官员的香火和供品。

最后又是一座体量巨大的大殿,红墙绿瓦,规模仅次于正殿,这是山神不当值时休息的寝殿。

殿内供奉山神和山神娘娘,山神相貌比在正殿上班时和善了许多。

寝殿墙上正在彩绘壁画,北镇山神居中,其他众神簇拥左右。

庙堂空旷,白云悠悠,钟鼓寂静,巨碑无言,回头望一眼,多少帝王荣耀都随风而去了。

从唐末到明,北镇山下的这块土地一直都是北方民族的天下,别样的民族带给北镇别样的风情。

这里是大辽的龙寝之所,也是契丹人的龙兴之地,二百多年大辽的神秘余晖正映照在北镇那矗立千年的双塔上。

北镇的东北一隅,一对高塔拔地而起,直插云天,这就是著名的崇兴寺双塔。

远观,挺拔秀丽,近看,丰满有力,构成刚中有柔,柔中带刚的美妙轮廓线。

双塔几乎等高(东塔44米,西塔42.63米),东西相望,都是八角十三层密檐式实心砖塔,像一对姐妹花亭亭玉立。

塔的每面都有拱龛,内雕坐佛,外立胁侍,上饰华盖,飞天。清风拂过,塔檐风铃摇摆,清脆铃声送入白云之上。

现存佛塔不罕见,但双塔并峙并不多,据说,全国只有八对,而且此姐妹花应是最古老的一对。

双塔建于何时一直是个谜,专家根据建筑风格和营造法式,认为最晚建于辽,按辽晚期算也有一千年的历史了。

双塔自建成以来,天灾人祸如影随形,塔下的寺院建了又毁,毁了又建,但双塔一直屹立至今。

都说宝塔镇妖,但愿双塔能一直雄风犹在,气定神闲永远守望着这片热土。

一直到明初,中原民族才再一次光复这块土地,医巫闾山再一次成为北方镇山,北镇不仅又一次成为幽州重镇,也迎来了最高光的时刻。


明初在此置广宁卫,修筑卫城,现在的鼓楼就是卫城的南门。

朱元璋封第七子朱植为辽王,就藩于此,皇子守边,掌控白山黑水辽阔大地。

后来筑辽东镇长城,从鸭绿江到山海关, 辽东镇总兵衙门就设在广宁,此时的广宁成了整个东北地区的军政中心。

广宁城也在扩建,城墙南移,原南门落在城中心,变成了鼓楼。

鼓楼经多次维修,但基本样貌未变,南北门洞犹在,东西两端原接城墙,现无城墙,但仍是封闭状态。

由鼓楼南望,一座漂亮的石牌坊非常醒目,那是北镇的另一张名片,李成梁石牌坊。

李成梁(1526-1615),大明隆庆和万历年间镇守辽东的总兵官,镇守辽东近三十年,征伐无数,开疆拓土,功勋卓著。

万历八年(1580年),神宗皇帝为表彰李成梁的战功,敕建此坊。

石牌坊四柱三间五楼式,由呈暗紫色的砂岩雕成,看起来古朴典雅,极强的年代感。

石牌坊仿木结构,翘檐斗拱样样俱全,一品当朝,二龙戏珠,犀牛望月,鲤鱼跃龙门,各种繁复的精美雕刻,层层叠叠,看得出确实是不惜工本,真心的奖赏。

大明皇帝都很奇葩,隆庆痴迷幻药,万历更是二十多年不上朝,但边关一直无大事,这得益于两位名将镇国。南有戚继光扫倭寇,北有李成梁镇辽东,当时李成梁的威名远胜于后来被奉为军神的戚继光。

石坊竖匾“世爵”,横额“天朝浩券”,下刻“镇守辽东总兵官兼太子太保宁远伯李成梁”。

李成梁生前荣耀至极,死后三年,努尔哈赤起兵造反,人们对李成梁当年的作为又添许多非议。石牌坊静立无语,只是默默记载一段曾经的历史,千秋功过,后人评说吧!

往事悠悠,北镇庙,双塔,鼓楼,石牌坊像一条时光隧道,一头连着遥远的过去,一头连着今天,跨越千年,见证着医巫闾山下这块土地上古往今来的沧桑巨变。

黯淡了刀光剑影,远去了鼓角争鸣。

如今天下一统,皇家封禅地,高僧超度塔几乎无人问津;昔日城关,曾经功坊成了休闲广场;五镇之山,军畿要地早淡出人们视线,一切一切都蒙上了层层尘埃,北镇低调到尘埃里去了!

评论请先登录注册
精彩话题推荐
绑定手机
×
图片验证码